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在朋友圈透露,公司旗下多个业务板块将从明年开始在全球交易所进行批量IPO,这一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追觅科技各业务公司均已有单独的IPO计划。

上海技术交易所智库专家张新原指出,追觅科技通过分拆生态内业务上市,旨在利用资本市场对不同赛道的估值差异,最大化公司整体价值,并通过独立融资缓解多元化业务的资金压力。

追觅科技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太空采矿等领域的拓展,却引发了市场对其“批量IPO计划”可行性的质疑,张新原直言,追觅科技在汽车、手机、天文观测等赛道,涉及复杂系统整合与安全认证,能否快速复制成功模式尚存疑。

追觅科技大举跨界胜算几何?批量IPO仍需谨慎

追觅科技近期频繁跨界,从扫地机器人到天文观测设备,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跑车,其业务边界正在迅速拓展,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业务尚处于早期技术探索阶段,短期内商业化难度大,追觅科技需要明确技术路径与资源投入是否匹配。

追觅科技分拆上市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若核心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盲目扩张至高投入领域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加剧公司财务风险,小行星采矿等前沿业务短期内商业化难度极大,需警惕“故事性扩张”对投资者预期的透支。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关追觅科技要求员工跟投私募基金,并将跟投与淘汰机制挂钩的争议也引发了关注,追创创投表示,跟投机制遵循“自愿参与、风险自担”的原则,旨在激励团队更审慎地评估项目、更积极地投后赋能。

追觅科技的大举跨界和批量IPO计划,虽然充满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能否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