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临近,电池企业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正密集布局,以实现零碳目标,这场以“零碳”为核心的产业竞赛,不仅体现在产能建设上,更扩展到系统性零碳建设,如“零碳产业园”、“零碳重卡运输走廊”等。
国家战略引领,电池企业成为能源转型核心
新能源产业正从市场驱动转变为国家战略级产业,电池企业作为关键环节,被深度融入能源转型的五个维度: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供需互动化、能源装备现代化、能源治理科学化。
政策支持,电池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国家密集出台的政策,为电池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要求2030年起新增项目的自发自用比例不得低于35%,推动新能源消纳,强化了用户配置储能的经济动机,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达到1.8亿千瓦以上,预计带动投资约2500亿元。
重点工程推动,电池应用场景多样化
雅江水电站、疆煤外运、零碳园区等重大工程,为电池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雅江水电站投运后,预计西南地区用电成本下降20%至30%,疆煤外运工程则保障了能源安全供应,新疆煤炭能源开发行业“十五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运输环节电气化。
电池企业转型,从产品制造到综合服务商
面对能源转型的大趋势,电池企业正积极转型,从单一产品制造向“技术+商业模式”双轮驱动的综合服务商转变,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远景科技等领军企业,正通过深度参与地方能源系统重构,锁定了下一代能源基础设施的核心生态位。
在冲刺碳达峰的五年征程中,电池企业正密集布局零碳产业,推动能源转型,电池企业将深度融入国家与地方的能源战略,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