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重写:
自9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贷贴息新政已满月,其成效如何?财联社记者近日对近十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虽然部分银行签约客户数量显著增长,但多数银行反馈新政对消费贷余额的影响有限。
积极成效显现:大行签约客户数激增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均表示,国家推动的“金融国补”促消费行动受到总行高度重视,新政出台后,这些银行迅速通过多种渠道发布贴息细则,并加大宣传力度,旨在让更多消费者受益。
建设银行的表现尤为突出,截至9月末,该行已签约财政贴息服务协议的客户数量超过60万户,消费贷余额同比增长近三成,显示出新政的积极影响。
多数银行反馈影响有限:未现预期高增长
并非所有银行都见证了如此显著的增长,多数银行人士表示,新政实施首月,消费贷申请和发放情况“变化不大”,部分银行因种种原因未能透露具体数据。
业内人士指出,参与“金融国补”的银行目前仅限于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行,地方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并未参与,这可能限制了新政的快速发酵。
扩容参与银行,平衡风险与机遇
有观点认为,扩大参与银行的规模,尤其是引入地方性银行,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金融促消费的作用,但同时,银行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风控问题,确保财政补贴精准投放,避免不良资产增加。
消费贷竞争激烈,贷后监管成难题
从整体趋势来看,消费贷已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必争之地”,贷后监管成为一大挑战,如何确保消费贷真实用于消费,而非其他用途,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新政的持续推进,消费贷市场的发展值得关注,随着更多银行参与和监管措施的完善,消费贷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