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特朗普政府实施了对欧盟多数进口商品的高额关税,外界原本预期这将成为继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之后的又一通胀“冲击波”,但实际情况却远未达到预期中的剧烈波动,自4月起,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15%关税以来,欧洲央行虽已两次下调利率至中性区间,但并未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也维持了原有的政策节奏。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芬兰的演讲中强调,由于欧洲并未出现报复性关税,且欧元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进口成本,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极其有限,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放缓而非物价上涨,欧盟也在积极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如印尼,以分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欧元走强、美元疲软以及欧洲避免贸易战等因素相互抵消,使得通胀率保持在约1.9%的温和水平,远未触及政策警戒线,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在通胀专题演讲中对此也未提及,表明关税的影响“微不足道”。

特朗普关税风暴未起波澜,欧洲通胀第三次冲击“雷声大雨点小”

尽管如此,欧洲央行仍提醒,如果其他市场因应对美国高关税而转向欧洲市场,可能导致低价竞争进一步打压欧洲通胀,并引发轻微的供应链干扰,但总体而言,这场关税风暴更像是一场“虚惊”,并未对欧洲的货币政策产生根本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