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巨头First Brands突然宣布破产,背负高达120亿美元的复杂债务,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私募信贷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有人将其视为孤立事件,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金融体系不透明角落中更深层次风险的预警信号。

9月28日,First Brands申请了第11章破产保护,据摩根士丹利报告,其未偿杠杆贷款债务高达58亿美元,而行业媒体报道的总债务及表外融资规模可能接近120亿美元,破产前,其贷款价格还处于高位,但短短数日内便跌至三折左右。

尽管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将其定性为“孤立性的失误”,但传奇投资人Jim Chanos却发出严厉警告,认为这可能是私募信贷市场危机的“第一声惊雷”,并将其与安然丑闻相提并论。

美国企业债“大暴雷”震惊华尔街!市场的疑问是:这是孤立事件,还是冰山一角?

市场对First Brands事件的影响存在分歧,摩根士丹利认为,更广泛的信贷市场基本面是“建设性的”,上市公司普遍的杠杆率和利息覆盖率指标并未显示出信贷过度,而美国银行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则更为谨慎,他警告称,尽管市场认为危机蔓延的可能性不大,但高收益债券与投资级债券的利差扩大风险存在,建议进行战术性美元敞口以对冲潜在的信贷事件。

Jim Chanos则指出,First Brands的破产揭示了私募信贷市场危险的“黑箱”,他警告称,这个规模达2万亿美元的市场,正通过不透明的多层结构,为优先债务许诺着不可能的“股权级回报”,这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次级抵押贷款如出一辙,Chanos认为,在当前这个他称之为“欺诈的黄金时代”里,下一个“安然”或许正在这个缺乏监管的巨大市场中悄然发芽。

这场突如其来的企业债“大暴雷”事件,让华尔街对未来的金融走势充满了疑问:这是偶然的孤立事件,还是金融体系深处冰山一角露出的一角?市场的答案,或许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