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项前沿科技,正迎来政策、技术、临床三重共振的利好局面,其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政策扶持,产业定位提升
国家层面持续出台政策支持脑机接口产业发展,从“十二五”规划将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列为重点方向,到“十三五”规划强化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再到“十四五”规划布局未来产业,脑机接口产业定位不断提升,从基础科研探索迈向国家战略引领下的产业创新。
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节点,为中长期投资布局提供了清晰指引。
技术创新,突破核心关键
脑机接口技术涉及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其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电极、芯片、算法是脑机接口技术的三大关键。
某深市主板公司通过磁刺激与脑电图、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发出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系列产品,形成非侵入式脑机康复闭环方案,某沪市主板公司则通过整合脑电信号采集、AI算法分析和外规格机器人模块,研发针对中风、截瘫等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
临床实践,应用场景拓展
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2025年以来,中国脑机接口的临床实践明显加速,北京天坛医院、同济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相继成立脑机接口相关病房,南开大学团队完成中国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的临床试验。
消费级市场,颠覆传统模式
脑机接口技术不仅在医疗领域应用,还在大健康领域实现快速落地,颠覆传统健康消费模式,某创业板公司推出的睡眠智能体“AI小舒”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连接用户大脑,实现日常健康管理的主动干预,某知名AI龙头公司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出全球首款非药物、可穿戴的防晕车晕船产品,兼具减压、助眠、缓解抑郁焦虑等功能。
在政策、技术、临床三重共振下,脑机接口技术正加速落地,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