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估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OpenAI,在短短48小时内推出了两大重磅产品,ChatGPT的“即时结账”功能和独立社交应用Sora App,旨在缓解公司亏损压力,并为全年13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注入动力。
“即时结账”功能将ChatGPT转变为“AI导购+收银台”,直接挑战亚马逊的核心电商利润区;而Sora App,以“AI版抖音”的姿态,凭借Sora 2强大的视频生成能力,搅动了竞争激烈的社交媒体市场。
这两款产品也引发了内部员工和市场的质疑:OpenAI是在为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供血”,还是在打造一台“生产AI垃圾内容”并意图“垄断”市场的赚钱机器?
Sora App基于OpenAI最新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用户可轻松创建沉浸式短视频,尽管Sora 2在物理逻辑、画面一致性和真实感上有所提升,但生成效率偏低,且视频清晰度在分享时有所下降,目前更适合作为娱乐工具。
Sora App的社交属性明显,内置邀请机制和“客串”功能,旨在收集用户社交数据和视频内容,以反哺模型迭代。
OpenAI推出的“即时结账”功能,允许用户在ChatGPT对话中直接购物,并通过Stripe提供一键支付服务,OpenAI计划从每笔交易中抽取佣金,挑战亚马逊和谷歌的利润区。
OpenAI的这两款产品释放出强烈的商业化信号,其背后是公司惊人的“烧钱”速度,为了支持AGI研究,OpenAI设定了130亿美元的年营收目标。
OpenAI的商业化转型引发了对“垄断”、“金钱”与“使命”的讨论,一些员工和研究员质疑公司是否偏离了其非营利性的创始使命。
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强调,盈利是实现公司使命的必要手段,而非最终目标,他认为,通过商业化应用,OpenAI可以筹集足够的资金,支持AGI的安全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场豪赌的结果尚未可知,OpenAI可能成为一家既能改变世界又能实现商业成功的伟大公司,也可能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失去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