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吹哨人奖励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吹哨人奖金上限提升至100万元,引发市场关注,安靠智电案所揭示的现实困境,让人不禁质疑:百万奖金,真的能吹响A股监管的“集结号”吗?
新规旨在提高奖励标准,扩大奖励范围,并优化奖励程序,以期构建与违法案件危害程度匹配的激励机制,安靠智电前董秘黄节根案,却暴露了吹哨人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复杂困境。
黄节根因质疑安靠智电涉嫌财务造假,拒绝签字确认财报真实性,却反被指控涉嫌敲诈勒索,此案引发了业内对正当举报与敲诈勒索界限的讨论,也揭示了吹哨人面临的巨大个人风险。
吹哨人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监管效能,激励与保护必须并行,相较于美国证监会按罚金10%至30%进行奖励,我国100万元的奖金上限吸引力仍显不足,更重要的是,吹哨人最关心的是安全保护问题。
随着全面注册制推行,资本市场对真实、准确、完整信息披露的需求日益迫切,吹哨人制度与“穿透式监管”“全链条追责”形成监管合力,有助于提高违法线索的处理效率,增强吹哨人制度的实效性。
制度成功与否关键在执行,新规虽明确不得打击报复吹哨人,但如何落实这一条款仍需观察,安靠智电案表明,上市公司仍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对吹哨人进行反击。
仅靠奖金激励远远不够,资本市场吹哨人文化的培育,需要证监会、司法、企业和社会共识的形成,只有当吹哨人不必担心成为“黄节根”,资本市场才能真正迎来透明化的新时代,而那些身陷囹圄的吹哨人,更应该是征求意见稿不应忘记的征求对象之一。